DAY4 2017/07/24(一)
今天行程(北京):頤和園→圓明園→雍和宮→什剎海

經過昨天的好漢萬里長城之行,幾乎所有團員都累趴趴了~
對我而言一天走15000多步是還好,因為日本自由行每天至少要2萬多步的,走路沒問題...
但是長城ㄉ陡峭階梯對膝蓋是大負擔,對原本膝蓋不好的我而言,
上下遊覽車和樓梯及大陸的蹲式廁所就要我命了....
所以你會看到我全場亂飛的到處亂拍照,但是上下樓梯、廁所就會聽到我ㄜㄜㄜㄉ亂叫ㄌ

第一站來到【頤和園】
頤和園位於北京的西北郊,前身叫清漪園,於清朝乾隆時期(1750年)修建完成,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燒,1888年慈禧太后動用3000萬兩重建,花了10年時間竣工並改名為頤和園,成為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所在。
1501421186509.jpg
20170724_095741.jpg  
頤和園佔地290公頃,其中水面就佔了3/4面積,利用萬壽山、昆明湖當基底,以杭州西湖的風景當藍圖,融合中外各地建築精華的建築風格建造的天然山水園,也是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,頤和園並於1998年12月2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,更被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徵。

1501421184721.jpg
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內,是園中坐朝聽政的正殿。
殿內陳設有紫檀木雕成的九龍寶座,座後有用孔雀羽毛編的掌扇和刻有二百餘個不同字體壽字屏風
20170724_100656.jpg 
頤和園的主要區域包括六個部分:
殿堂景區(是帝後料理朝政和住宿所在)、萬壽山景區、昆明湖景區、耕織圖景區(獨特的農牧色彩)、長廊景區和中軸景區(起於前山雲輝玉宇牌樓,止於後山慈福慧因牌樓)。
20170724_101507.jpg

20170724_104903.jpg  1501421182882.jpg
清朝有名ㄉ兩大皇家行宮「頤和園」、「圓明園」,看完「頤和園」就前往「圓明園」...

「圓明園」有 "萬園之園 "的美稱。 1709 年開始營建至1809 年基本建成,歷時一個世紀。
此後的嘉慶、道光、咸豐三代屢有修繕擴建,歷時 150 多年。
「圓明園」實際上是由圓明、長春、綺春(後改名" 萬春" )三園組成,總面積達347 公頃。
陸上建築面積比故宮還多 1 萬平方米,週邊周長約 10公里 。水域面積等於一個頤和園。
「圓明園」最有名的就是火燒圓明園事件...
1860年圓明園在英法聯軍之役中被焚毀,歷經戰亂劫掠,現時僅存遺址。
大水法是圓明園中的西洋樓景區的一部分。西洋樓景區的主體,其實就是人工噴泉,時稱「水法」。
特點是數量多、氣勢大、構思奇恃。西鄰海晏堂,在長春園南北主軸線與西洋樓東西軸線交會處,是最為壯觀的歐式噴泉景觀。
20170724_132909.jpg  
~現況~大水法的殘垣斷壁是現在人印象中的圓明園景像
20170724_130611.jpg  
「海晏堂」由正樓和後工字蓄水樓組成,是最大的一處歐式園林景觀。海晏堂正樓朝西,上下各十一間,樓門左右有疊落式噴水槽,階下為一大型噴水池,池左右呈 " 八" 字形排列著我國十二生肖人身獸頭銅像。每晝夜十二個時辰,由十二生肖依次輪流噴水,俗稱" 水力鐘" 。
20170724_132836.jpg  
圓明園遺址公園海晏堂階下噴水池遺址,曾是十二生肖獸首人身銅像所在之處
20170724_131612.jpg  
知道12生肖獸首是因為成龍電影「12生肖」...
之後成龍捐贈故宮南院12生肖獸首展示被指文化統戰引發各界爭議。
真正的12生肖獸首當初在英法聯軍時被掠奪...目前陸續被所謂愛國人士買回,引起了很大的國際風波
1501421181047.jpg
跟團無法很詳細的參觀圓明園,觀看幾個點以及展覽館就前往下個景點「雍和宮」。

「雍和宮」
康熙帝當時皇四子胤禛修建的府邸。原稱「四爺府」或「禛貝勒府」,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後改稱雍王府
雍正帝遷入紫禁城後將原雍王府潛邸升格為行宮,並改名為雍和宮。
因乾隆帝也誕生於此,雍和宮出兩位皇帝,成了“龍潛福地”,所以殿宇黄瓦紅牆,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。
在雍正帝在位時期,雍和宮的中路和西路即已作為藏傳佛教上院使用,
現今是北京佔地最大,保存最為完善的喇嘛教黃教寺院,也是中國最大的藏傳佛教信徒的朝聖地。20170724_145518.jpg 20170724_145753.jpg

20170724_150111.jpg  
藏傳佛教注重像教,除供奉崇拜塑像,「唐卡」是不可缺少的形式,是藏傳佛教中獨特藝術形式,但非「藝術品」。
20170724_152238.jpg
雍和宮永佑殿西牆上一幅堆繡《綠度母》唐卡,傳說這幅唐卡是乾隆母親孝聖憲皇太後帶領宮中繡女共同繡制的,使這幅唐卡有了百倍身價,成爲宮中傳世孤品。
20170724_152305.jpg
雍和宮萬福閣內三絕之冠「白檀木彌勒大佛像」,太高大拍不了全身
萬福閣高23米飛檐三重。正中供奉的是舉世聞名的白檀香木雕彌勒佛像,
身體主體部分用整根白檀木雕成(整木高26米,地下埋入8米,地面上高18米),為七世達賴進貢。
這尊佛像藏語稱為占巴,蒙古語稱為邁達拉,漢語稱為當來下生佛,而梵文稱為彌勒。
佛像全部飾金,背披長袍,頭戴寶石金冠,頸系珠玉朝珠,腰繞吊珠花籃,臂懸黃綢哈達,體態雄偉,神態庄嚴,氣魄極為宏大。
20170724_151419.jpg
隔兩天到首都博物館時剛好看到雍和宮「白檀木彌勒大佛像」圖得以窺得全部。
20170726_103342.jpg  
「洗三盆」又名『魚龍轉生盆』、『魚龍變化盆』。據載乾隆帝誕生後的第三天,以此盆沐浴,即洗三。
該盆以金絲楠木雕刻而成,正面左側刻有一條魚,右側刻有一躍出水面的魚身帶龍角龍鬚之真龍,以此為魚龍轉生之意,象徵著皇家真龍天子的誕生與龍脈的延續。同時遊客往往取「生」與「升」的諧音而往盆中投擲錢幣,取事業升遷之意。
20170724_151327.jpg  
1501421179215.jpg
1501421177328.jpg 
離開雍和宮後前往「什剎海」...
「什剎海」歷史悠久,早在13世紀蒙古滅金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另建一座新的都城。
什剎海是元大都規劃設計的最基本依據之一,全城自北向南中軸線緊傍積水潭而定,
大都城四面的城牆位置是依積水潭東南岸的距離而建的。
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:先有什剎海,後有北京城。
「什剎海」位於北京北海公園北門附近,由前海、後海、西海及沿岸名勝古蹟組成的景點。
周圍有許多王府和花園,例如恭親王府、醇親王府等,這一帶也是原老北京主要的商業活動區。
自古因有許多放荷燈、泛舟遊湖、宴飲賞荷、冰床圍酌、大閱冰鞋等活動。
隨著遊客的增多,逐漸出現了一些古文化商店、小吃街和酒吧等,成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。

我們只是在這裡短暫停留....
20170724_160949.jpg  
 1501421170951.jpg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MA竹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